中国经济下半年第一个月的主要数据,在外界的高度关注中,9日正式发布。月度经济的核心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7月份同比增长了9.2%,比上月略微回落了0.3个百分点。
据新华社报道,“7月份的工业增速仍略有回落,不过回落的幅度不大。中国经济缓中趋稳态势并没有改变,稳增长的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但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经济仍在筑底过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从需求角度看,固定资产投资前7个月同比增长了20.4%,与前6个月持平;7月份消费的实际增速为12.2%,比上月微升了0.1个百分点。
“内需表现是比较稳定的。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没有立刻出现回升,但也没有失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对工业增速的继续放缓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但没有必要过度担心,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硬着陆。
内需保持平稳,而工业增速却为何略有回落?张立群认为,这有可能是企业信心受到前期市场低迷的影响,原先预计已经到了尾声的去库存现象仍在继续,而人们期待的企业补充库存、采购原材料的活动尚未广泛开展。
张立群介绍说,库存变动对短期增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当企业订单减少后,为规避风险,一般会减少生产,主要靠消化产成品库存,同时减少备料;而当订单开始稳定或预期未来订单增加后,就开始采购原材料增加生产,补充库存。
“预期很重要。现在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偏弱。预期的改善,对经济尽快筑底非常关键。”张立群强调。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帮助企业改善预期、增强信心的最直接的举措就是加大减税力度。当前财政政策仍有较大空间,应当更加积极,加大对稳增长、调结构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同时,应当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让民间资本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也可以大大改善企业的预期。
王军认为,工业增速在7月份的继续回落,提醒人们稳增长是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依然低迷,国内经济面临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情况下,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针对目前的情况,下一步稳增长政策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力度,在信贷方面进一步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存款准备率方面可以考虑继续下调。
物价涨幅的回落为稳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政策空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落至两年半来的新低。
专家也提醒,7月份的工业、投资等活动容易受到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不可比性。对经济走势的判断,还要再进行观察,八九月份的数据更加重要。
相对短期经济走势而言,当前对中国经济更重要的任务是,抓住市场环境变化形成的倒逼机制,转型升级。
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原先依靠低成本和外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出现的新动向已经发出了警示,必须抓紧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张立群建议,对企业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脚踏实地开始转型升级。企业未来的发展,不应再寄希望于大规模刺激计划,而应当靠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创业活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有机遇有潜力,能不能抓住用好,关键要看转型升级的实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