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报获悉,《规划》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此次会议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国务院在2010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其背景就是因为当时中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的最大特点是技术创新而不是像传统产业那样追求规模效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对本报记者表示。
他认为,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宜过于追求数量目标,而要看其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长期拉动作用。
七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明晰
《规划》提出了七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不过本报发现,在七大新兴产业当中,国家已经先后发布了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的十二五规划,而其余四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待出,因此这四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值得关注。
根据国家的部署,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同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在新能源产业上,国家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因为核电的发展规模可能要压缩,所以新能源的发展目标还可能还会再提高。”一位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专家对本报表示。
在新材料产业上,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多位采访对象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规划》的发布,其余四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也会加速。
如何成为结构调整的加法
“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会有明显的作用,这一点将来会更多体现出来。”冯飞预计。
国家此前提出,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
8%。“尽管从数量上来看,这一占比并不高。”冯飞分析,但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并不在数量,而在于增长的质量,新兴产业是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对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很大。
“从经济结构的调整来看,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的调控属于减法,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属于加法,这一加法对经济转型的意义会越来越明显。”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对本报表示。
但上述作用能否发生,也不无疑问。“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实现技术、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冯飞分析,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能否从体制上消除束缚创新的障碍,政府的不少制度建设和招商政策,都是服务于以追求规模效应为基础的传统产业,但是新兴产业需要新的体制和机制。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进一步指出,在体制机制的建设上,关键在于政府能否摆正自己的角色,发展新兴产业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政府需要实现从“直接参与者”到“环境创造者”的角色转换。
根据本报记者观察,地方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的劲头十足,打着新兴产业旗号的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对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建议,各地的产业布局在遵守区域规划的前提下,更要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市场状况、产业基础来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此外,尽管新兴产业投资已成为热点,但对民营资本而言,在市场准入上依然会遇到“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的“玻璃门”。 “这个其实是老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冯飞分析,打破玻璃门的变革是上上下下的事情,不能只针对地方政府,因为不少门槛也是由中央政府设置的。